消费券的账务处理
图片
要做账务处理,首先要明白“消费券”的定义与作用。消费券是政府或企业发放的一种专用代金券/电子券,目的是刺激消费、拉动经济。
企业在消费券业务中,可能是发放主体,也可能是接受主体。因此,企业的账务处理,需要结合消费券的发放主体以及本企业在消费券使用中的位置,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
一、消费券的发放主体及分类等
(一)政府发放消费券
目的主要是刺激经济增长。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如经济衰退、消费市场低迷等情况时,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来拉动内需。例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一些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来刺激居民消费。消费券可以在指定的商家或消费领域使用,比如餐饮、零售、旅游等。政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消费增加会促进企业的生产,企业生产扩大又会带动就业,形成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
政府发放消费券还可能用于扶持特定的产业。比如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扶持本地的文旅产业,发放旅游消费券,鼓励居民到本地的景区、酒店等消费,帮助文旅企业渡过难关,同时提升本地的旅游知名度。
(二)企业发放消费券
企业发放消费券主要是为了吸引顾客、增加销售和提升品牌知名度。
例如,电商平台在“双11”“618”等购物节期间会发放大量的消费券。这些消费券可以是满减券,如满200元减30元;也可以是折扣券,如商品打八折。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吸引消费者到自己的平台购物,与其他竞争对手争夺市场份额。
同时,对于一些新品牌或者新产品,发放消费券可以降低消费者的尝试成本,让更多消费者体验产品,从而培养潜在的长期客户。
另外,为培养“回头客”(长期用户),部分企业推出消费积分、历程积分等,即消费者在消费后给予一定的积分,在后续消费中可以抵减现金或兑换礼品等。
(三)线上使用
在电商平台,消费者在购物结算时,如果购物金额达到消费券的使用门槛,就可以使用消费券抵扣部分金额。比如消费者在某电商平台购物,购物车中的商品总价为300元,消费者有一张满200元减50元的消费券,那么在结算时就可以使用这张消费券,实际支付金额为250元。
一些线上服务类平台,如外卖平台、在线旅游平台等也发放消费券。在外卖平台,消费者在点外卖时,如果有外卖消费券,可以在支付外卖费用时抵扣。在在线旅游平台,消费者预订酒店、机票等旅游产品时,也可以使用相应的旅游消费券来降低费用。
(四)线下使用
在实体店铺,消费者在购物时,向商家出示消费券,商家会按照消费券的规则进行相应的优惠。比如,消费者在商场购物,商场发放了满1000元减200元的消费券,消费者购买了价值1200元的商品,就可以使用消费券,最终只需要支付1000元。线下消费券的使用可能需要消费者在消费时提供身份证等信息进行验证,以确保消费券的合理使用,防止滥用。
(五)通用消费券
这种消费券可以在多种消费场景下使用,不受具体商品或服务类型的严格限制。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发放的通用消费券,可以在本地的超市、便利店、书店等多种零售场所使用。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食品、日用品、书籍等商品,这种消费券的灵活性较高,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六)专项消费券
专项消费券是针对特定的消费领域或商品发放的。比如汽车消费券,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可以使用这种消费券来抵扣购车款。还有文化消费券,专门用于购买文化产品,如电影票、演出门票、文化艺术品等,这种消费券有助于推动特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满足消费者在特定领域的消费需求。
二、企业接受政府发放消费券的账务处理
政府给居民个人发放消费券,企业按规定接受抵减消费款项的,按照正常的销售收入确认即可。
1、接受政府消费券的销售:
借:银行存款等
应收账款——某某消费券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成本,略。
2、收到政府消费券款项: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某某消费券
三、企业消费券的会计处理
企业发放的消费券,按发放时间分类:消费前发放和消费后发票;按照发放主体分,分为本企业发放和其他企业发放,其他企业发放的又可进一步分为其他企业有补偿和无补偿等。
总之,面对形形色色的所谓“消费券”,一定结合发放和使用规则等,搞清楚本企业在其中承担的责任和付出的义务,然后体现企业的会计和税务处理中,避免财税处理错误以及税务风险等。
下面说说常见的“消费券”财税处理。
(一)消费前发放的消费券
消费前发放的消费券,目的是引起消费者注意或吸引消费欲望,通常情况下属于折扣券,是折扣性质的,属于商业折扣。
对于这类“消费券”,在发放时由于并不知晓消费者是否来消费,故而对于“消费券”的价值并不需要做会计核算。
对于这类“消费券”,在税务方面商家通常是按照商业折扣开具发票,然后就可以折后金额计税,会计方面也是按照折后金额确认收入,不需要单独确认“消费券”的价值。
借: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折后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成本,略。
当然,对于发放“消费券”本身花费的成本费用,应在实际发生时计入“销售费用——业务宣传费”。
(二)消费后发放的消费券
消费后发放的消费券或代金券,目的是吸引消费者下次再来消费,变成回头客。性质上与消费积分是一样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也可以按照消费积分来来处理。
消费后发放的消费券或代金券,会计处理时需要与日常折扣率之间差异,如果大于日常的折扣率,在发放时就需要计算其价值。
消费后发放的消费券或代金券价值=券面金额×(消费券折扣率-日常折扣率)×使用概率
1、发放时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扣减消费券价值后的不含税金额)
合同负债/递延收益(消费券价值不含税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按全部销售额计算)
说明:在计算增值税时,需要按照全部销售额计算,不能扣除消费券的价值。
2、消费者再次消费使用消费券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等
合同负债/递延收益(使用消费券价值不含税金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扣减消费券价值后的不含税金额)
合同负债/递延收益(再次消费新发放的消费券价值不含税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说明:企业将使用消费券金额作为折扣开具发票的,可以按照折后金额计算增值税;新发放的消费券,计算增值税时不能扣除。
3、消费者使用消费券兑换礼品的会计分录:
借:合同负债/递延收益(使用消费券价值不含税金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成本,略。
说明:
(1)单独兑换礼品,消费者并无实际支付,无法开具折扣发票,需要按照礼品的市场价计算增值税。
(2)消费者使用消费积分兑换礼品,按照规定不征个人所得税。
(3)企业利用消费券(消费积分)进行抽奖的,抽中的得礼品,未抽中者消费券(消费积分)回收,会计分录与前面一样,只是抽中的需要按照“偶然所得”扣缴个人所得税。
4、消费券到期失效的会计分录:
借:合同负债/递延收益(未使用消费券账面剩余价值不含税金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
(三)其他企业发放的消费券
例如,各类电商平台企业在618或双11前发放的各类消费券、折扣券等。
对于这种其他企业发放的消费券,有些发放企业会有价值补偿,有些没有价值补偿。
1、有价值补偿的会计分录(如电商销售):
借:其他货币资金——某某三方收款平台
应收账款——某电商平台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成本,略。
说明:对于平台发券并补偿价值的,现在部分省份可按照“其他现代服务”计算增值税。
收到平台补偿:
借: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
贷:应收账款——某电商平台
2、对于平台发券但是不给予价值补偿的,应视为一种引流的折扣券,使用时作为一种商业折扣处理,只要发票开具符合税法规定就可按照折后金额计税,会计核算也按照折后金额(实际收款)确认收入即可。
#会计处理
#消费券
合规享受研发费用税收优惠应把准关键点
事关信用修复,四大变化必看!
为什么在有些企业中财务BP和HRBP沦为鸡肋?
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呢?
境内公司购买境外服务权益转售境内公司再卖给消费者在境外使用,如何纳税?
关联公司虚假交易的真相
企业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买入卖出黄金赚差价会计处理问题?
支付租金一次性计入费用,汇算调减的费用该怎么记账?
饲料用玉米压片能否免征增值税?
一场演唱会,一般有哪些涉税主体?
商贸企业:借助关键指标排查税务风险
当心!这些资格证书不能抵扣个税
开具电子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填购买方的银行信息吗?
租入固定资产用于多种项目应该怎么抵扣进项税额?
企业对在公司消费的个人赠送抵扣券是否需要代扣代缴个税?
农村合作社有必要做税务登记吗?
请问“广告投流费超过营业额的15%,也要交税了”这个出处是哪里?
【建议收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提示与分析
农产品发票抵扣勾选操作全攻略!
“双通道”药品销售形式下,零售药店面临的税务问题与合规风险
那些情形可以反向开票?
反向开票如何做帐?
白酒经销商享受厂家折扣账务如何处理?
融资租赁的承租人该如何账务处理?
临时建筑请人拆除没有支付费用还有收入,该如何做账?
汇算后不再是小型微利企业了,还能享受“六税两费”减免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上一篇:京沪高铁:6月6日获融资买入2607.86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4.30%
下一篇:没有了